上海起重机有限公司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店铺
4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广核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电气”)当日签署《“中广核ACPR50S实验堆平台项目”压力容器采购协议》,这意味着中广核海上小型堆A CPR50S建设正式启动,我国海上核电站建设进入新时代。这也是我国第一座海上核电站建设开工。
中广核海上实验堆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中广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小型堆总设计师芮旻介绍,A C PR 50S是中广核开发的海上浮动核电站,“A C P R 50S与其他清洁分布式能源结合,可以有效缓解海洋能源供给矛盾,为海洋资源开采、海岛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电力和热力能源及淡水供应。”
芮旻介绍,海上浮动核电站建造主要是船体平台的建造、设备的安装等。而船体平台建造周期通常比较短,对海上浮动核电站建造工期影响最大的还是反应堆主设备的制造周期,其中制造周期最长的是反应堆压力容器。因此,A C P R 50S的反应堆压力容器签订采购协议,表明A C P R 50S已经正式进入工程阶段。
据悉,A C PR 50S采用紧凑型小型压水堆技术,反应堆热功率为200M W,输出电功率60M W左右。换料周期较长,达到30个月;建造周期较短。“目前海岛钻井平台用电主要用柴油发电机,每度电约3元,如果用中广核海上小型反应堆,即使是首堆,也远远低于这个值(价格)。”
芮旻介绍,A C PR 50S主要包括紧凑型小型反应堆和浮动平台两部分组成,预计2021年完成实验平台的装料、应用等。
虚拟现实V R技术已用于核电施工模拟、事故预防
互联网时代,核电的智能化也在提速。昨日,中广核与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下称“上海电气”)签署了《智能核电联合推进框架协议》。
中广核智能核电项目负责人孙奇表示,该协议的签订是将“互联网+”从设计建造企业延伸至核电装备产业链及其制造流程的有益探索与实践,将提升核电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
据介绍,目前在局部业务单元方面,中广核已完成智能核电研发设计的布置、系统、设备、仪控等协同设计子平台建设,实现了华龙一号全三维设计等。
与此同时,中广核智能核电还通过虚拟现实V R技术、基于电厂实时数据的在线仿真技术等,开展核电厂三维虚拟漫游、事故场景复现与分析、核电机组在线仿真与超实时预警等技术研发,具体可应用在碰撞及干涉检测、施工模拟、维修规划、就地操作、事故预防等领域,显著提高用户体验与工作效率。
中广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舒睿介绍,近年中广核着力推进科技战略专项和尖峰计划,“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累计投入近100亿,申请国家科技经费超15亿,科技活动经费占中广核营收稳定在5%左右,产生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